- 周丹;马可;
数智时代背景下,“大思政课”网络空间支持体系的建构需立足数字化技术创新与实践。通过构建系统化网络资源空间,整合院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形成交互性教育生态;依托精准化网络教育空间,运用大数据画像与智能算法实现差异化教学供给;打造沉浸化网络实践空间,借助虚拟仿真与云端交互提升实践育人效能。该体系以资源统筹、精准施教、场景实践为三维路径,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深度聚合、教学过程的动态适配以及实践成果的量化反馈,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2025年02期 No.278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宁;
数字化赋能精准思政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战略选择,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内驱动力,也是打造“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的变革重塑。数字化赋能精准思政方面存在师生数字素养不高、协同保障机制不全、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等实践困境。对此,要强化师生数字素养,夯实高校精准思政引领力;健全协同保障机制,提升高校精准思政内驱力;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高校精准思政执行力。
2025年02期 No.278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胡爽;
“问题链”式教学有助于讲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思政课,以此拉近思政课堂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链中的问题设计针对性不够、逻辑性不强、互动性不足的问题,为此,必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形成良性互动生态、联通多重教学平台、构建多维动态评估体系以应对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现实困境。
2025年02期 No.278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郭宇飞;
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议题为中心、情境为依托、活动为载体、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在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增强高中生综合素质以及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然而,教师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法时,在议题选择、情境创设、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等环节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选择贴近高中生活与社会热点的议题,创设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情境,设计分层化、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同时优化评价机制,结合多维度反馈和改进策略,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2025年02期 No.278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程铃钫;庄梅兰;叶锋;
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的关键动力,以福建某地方高校为例,本研究深入分析其双创教育的现状和多维度挑战,通过构建双创教育融合课程思政的竞赛机制、打造“双创型”导师队伍、汇聚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双创实践平台等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实践结果表明,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2025年02期 No.278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覃元林;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应用型专业,回应时代需求、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是其专业使命。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三大核心方法之一,其课程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务、情景模拟成效不足、教学方法传统、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基于OBE理念的“小组工作”课程改革思路,包括设定课程目标、重构与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形成“学习-实践-反思-深化-学习”的良性闭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02期 No.278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宋龙;
地方高校在法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充分运用了各种方式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但从法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实践教学在各高校仍存在定位模糊、模式机械、手段方法单一的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其育人的目的,影响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各地方高校应重新定位法学实践教学的价值和地位,进一步依托校外优势资源,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深化协同育人,数字赋能革新教学手段,推动创新各地方法学人才培养的新发展。
2025年02期 No.278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谭和平;冯滢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关键课程,其案例库精准化建设是破解理论灌输“失效困境”与案例教学“精准化不足”的重要路径。针对传统教学中吸引力匮乏、案例适配性薄弱等问题,桂林理工大学立足西部区域特色与理工科校情,提出案例库建设需坚持引用与原创结合、导向性与科学性融合、共性与个性共生、正反面案例兼顾等原则。通过精准研判校情学情、设计案例框架、实施差异化教学及多维评价机制,构建以本土素材为主、融入地质精神与行业实践的原创案例体系。该实践通过鲜活案例活化教学,增强教学实效性,助力深化理论认同与思辨能力,推动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2025年02期 No.278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潘利梦;孙明娟;
教师评价素养水平高低对教育评价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我国小学教育评价实践中存在着教师评价素养整体水平较低的现状。经研究发现,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问题主要是评价目标设计不明、评价方法使用不当、评价理念应用不妥、评价结果运用不恰以及评价伦理表现不佳等。问题主因有教师评价知识和理论掌握不足、元评价意识和元伦理薄弱、评价技能和实践不够等。最后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细化评价目标和培训方案;学校增加支持,提供多样化评价方法训练;教师积极探索,加强评价实践与评价反思等多条提升路径。
2025年02期 No.278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玲;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高职教师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者,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会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分析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结构以及教师职业素养现状,提出了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为提升高职教师职业素养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No.278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纪春磊;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加强对学生学业等方面的个别指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将成为大学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支撑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某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对导师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导师的绩效考评监督激励机制欠缺、师生互动性较差、导师的选聘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为提升地方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效能,可以从规范优化导师遴选机制、构建师生互选制度和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尝试建立“双轮双驱”的新型实践模式。
2025年02期 No.278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天娇;
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三农”建设的关键主体,其价值逻辑在于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志向支撑和智力保障。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与乡村产业需求衔接不够、高素质人才流失、生态意识不足、文化传承功能薄弱以及多元主体协作不畅等。这些问题削弱了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克服这些挑战,职业教育应从多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扶智策略、拓展文化场域、推广绿色生态教育以及促进多方协同治理,助力乡村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2025年02期 No.278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